”在古代農戶地位是很高的,土農工商嘛。
沒有農民伯伯的辛勞,哪里養得起全國的百姓?
若百姓都去經商,糧食又怎麼解決才好?
從這一層想,古代重農不是沒有道理的。
“那庶妹便在此謝過嫡姐了。”
“既然決定了,你回去跟妹夫提一提這事,我明日派人帶你們去挑選農田。”頓了頓,又補充了一句:“不過那田地可不怎麼好看,你見了別失望才好。”
第632章 墨宸淵極為重視
“怎麼會。”葉芷雪好笑:“我又不是才到郭城,城外的農田是個什麼樣子,早見過了。”
“嘿嘿,那就好。”
郭城以北的田地不僅貧瘠,還隱隱有了沙化的趨勢,因往年北方戰事多,偶爾風沙滿天的情況也是有的,再加上行軍,駐扎,別說農田了,就是北方的山林也開始慢慢變禿。
大越先帝在的時候,也曾鼓勵過北方的百姓下地耕作,可農作物實在是長不起來,產量極少,連百姓的溫飽都維持不了,在這種情況下,還要給國家交稅,這無疑雪上加霜。
百姓走投無路,紛紛棄農行商,就算花城,黍城,雍城的百姓沒有死光,這些農田也是沒人管理的。
除了極少部分割舍不開或是窮到沒有本錢行商的百姓,才會下地農耕。
依葉芷蕓的吩咐,李末在接下來的幾天,命人將郭城內外已經荒廢了許久的農田都征收了回來。
墨宸淵從軍中分派了三萬兵力給李末,讓他帶著這些人巡視花城,黍城以及雍城的農地,將能用的農地全都圈起來,收為公家所有。
郭城之內的農地沒多少,城中的人行商得了錢,都將農地改建成了商鋪或者宅子,而城外的農地因沒有人流,大多都是放著任其自生自滅。
原本第一批經商富起來的人也想過改善農田的地質,曾雇人種植過不少東西,后都以失敗告終。
他們就是有心改善,也架不住北方的干旱,更何況時不時還有氣候蝗蟲等天災。
征收農地之時,李末是有明說的,說葉芷蕓與墨宸淵已命人開河造渠,靖陽江的水遲早是要引到郭城的農田里的。
只是,郭城早就成了經商之城,已經沒多少人下地耕種了,現在就算告訴他們莊稼能夠收成,農耕能得到回報,他們也已經不愿意再做這種靠天吃飯的活。
就連普通的百姓也不盼著這點農田過日子了。
所以農地征收的消息一出,不用李末上門,郭城百姓自主的揣著地契,三五相邀的跑到戰王府來賣地。
本來就沒人要的東西,現在說有人要征收,百姓肯定是把它當燙手山芋扔出去的。
所以征收農地一事進行的格外順利,不過幾日就差不多將郭城地界之內的農地征收完了。
自然,有那麼一小部分是想守著這點祖產過日子的,再窮也不舍得將地賣出去。
剩下的,就是已經荒廢了的,沒人認領的,李末也直接圈了起來。
征收完了后,李末不敢怠慢的將參軍分田的公告貼在了城中的告示板上,就如葉芷蕓所想的那般,郭城以北的農田是什麼樣子,大家心知肚明,對此根本沒有期待,要不然前面也不會有那麼多人賣地了。
直到第二個告示貼出來,才引起了百姓的議論。
告示中寫道,戰王與戰王妃已經命人著手從靖陽江鑿渠引水,主河道已經越過雍城地界,如今工人日夜勞作,主河道繼續南上,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抵達郭城。
通河之后,河水將流向各大農田,如此一來,農田將不再干涸,農作物也不再會像以往那般難有收成。
這個告示確實引起了一絲波瀾,但也僅此而已。
前面已經說了,郭城早已是經商之城,讓他們重新拿起鋤頭耕作,想來是很難的。
將葉芷蕓交待的事實施后,效果卻不怎麼理想,李末不免有些受挫。
思來想去,在去回稟葉芷蕓前,他先去見了李福。
李福如今居住的院子就在徐嬤嬤隔壁,離得不遠,幾乎是抬眸就能看見。
李末去找李福時,徐嬤嬤剛好在院里澆水,見李末腳步匆匆的,徐嬤嬤喚了聲:“末兒呀?這麼急匆匆的,可是出什麼事了?”
李末忙朝徐嬤嬤行了個禮:“有些事想要請教一下師傅。”
“哦。”徐嬤嬤點點頭:“去吧,別太著急,你看你師傅啥時候急過,天大的事他都能處理妥當,太著急反而想不出頭緒。”
“是。”李末應了一聲,到底是緩了腳步。
李末才進李福的院子沒多久,徐嬤嬤便見葉芷蕓的身影出現在院外。
“徐娘,早呀。”葉芷蕓像是走街串巷的鄰居般,朝徐嬤嬤揮了揮手。
徐嬤嬤忙放下澆水的工具:“娘娘,您怎麼來了。”
她蹣跚著腳步上前,正想行禮就被葉芷蕓扶住:“今日有事想來請教一下徐娘。”
“好,好。”徐嬤連連點頭,看了看葉芷蕓身后:“就娘娘一個啊?孩子小綠跟清茵帶著?”
“是啊,天沒亮這倆丫頭就在院外等著了,比奶娘還要早,倒顯得我這個娘沒什麼用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