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和漂亮的衣服首飾給予人視覺上的享受,即使有很多觀眾的電視色彩是黑白的,都阻隔不住那自帶傳統文化帶來的魅力。
除了這些傳統的手工技藝外,同時接受采訪的,還有一家正骨店。
正骨店里有位老中醫,技術高超是遠近出了名的。
林安青去采訪時運氣不錯,正好碰上了一家外地來的,說是小孩胳膊脫臼了,大老遠地趕過來,就為了讓老中醫給看上一眼。
“老家本地那邊的醫生說是必須要開刀手術才能治好,但是孩子年紀這麼小,哪里能受得了這麼大的罪?聽說老大夫您醫術好,特意連夜開車過來,就想看看還有沒有別的辦法。”
伴隨著父母焦急的話語,鏡頭特意拉近,給了正在哭泣的小孩一個特寫。
小眉頭緊緊蹙著,滿臉痛苦的樣子。
別說是在現場的人,就連觀眾們隔著屏幕都看得揪心不已。
老中醫卻十分淡定,直接上手摸了摸孩子脫臼的胳膊。
“你們來得早,不用開刀,直接正骨就能治好。”
老人沖小孩揮了揮手,一邊說著叫人給他拿糖吃,一邊趁小孩注意力被轉移,直接握住小朋友的手,蹲馬步的同時猛地用力——
只聽“咯”的一聲輕響,原本錯位的骨骼就回到了原位。
小孩臉頰上掛著的淚水還沒干,滿臉懵地看了看父母,又看了看老中醫,頓時驚喜地笑了起來。
“我的胳膊不疼了!”
“不疼基本上就好了大半,等上了夾板,再好好休養一段時間,就能徹底康復了。”
老中醫笑了笑,有條不紊地吩咐助手過來打夾板后,都來不及休息,立馬轉身開始給下一個病人問診。
整個過程下來,只用了十幾分鐘時間,效果還是立竿見影。
蘊含了長達數十年工作經驗,老中醫的動作干脆又利落,深深地驚艷到了所有人。
在多方效果的加持下,收看采訪專欄的人越來越多,甚至連帶著京城電視臺的收視率都高了。
中醫一條街的影響力逐步擴大,也因此得到了上面審批的整改資金和方案,上下一心,都準備把這條街打造得更好。
此時,部隊食堂。
新聞播放的時間,剛好是晚飯過去不久。
食堂里的大家一邊整理著食材一邊看電視,見今天放的又放了中醫一條街的采訪節目,都格外高興。
“雖然說是新聞,但這段采訪節目拍得一點也不枯燥,看著特別有意思。”
這番發言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同,王叔和王姨已經去吃過一次藥食同源小廚,樂滋滋地插嘴道。
“你們是不知道,那家藥食同源小廚里好吃的除了牛肉面和糕點,還有一個雞湯飯也特別好吃。”
“也不知道那老板是怎麼做的,里面沒有放生姜,還一點腥味都吃不出來,雞肉鮮嫩不柴,口感甚至比豬肉吃著還好,尤其是那湯,鮮得不得了!”
王姨說著說著,都開始懷念起那種味道來了。
“就是可惜咱們離得太遠,不然我就是天天去他們家吃飯,也不會吃膩的。”
她形容得實在太過誘人,就連孟南笙聽著都忍不住咽了咽口水,更別提小景,饞得口水都快流出來了。
小家伙忍不住扭過頭抱住媽媽的胳膊,眨巴著大眼睛撒嬌。
“媽媽,我們不吃牛肉面了,改吃雞湯飯好不好?”
嘴饞的同時還這麼懂事,孟南笙好笑地勾了勾唇角,心里更多的則是憐惜和自責。
“沒關系的,到時候我們可以都點一份,兩個都吃。”
“哇,真的嗎!”
小景瞬間驚喜地睜大了眼睛,但很快又搖了搖頭,奶聲奶氣地乖巧道。
“小景肚子小,點兩份吃不完,會浪費噠。”
童稚的話語聽得孟南笙終于忍不住輕笑起來:“到時候我們兩個可以一人一半,一起吃呀。”
見小家伙這麼期待的樣子,她在心里算了算時期。
估摸著發工資的日期馬上就要到了,手上還算有點閑錢,便打算把計劃提前。
“不用等工作日了,等這幾天媽媽有空了就帶寶寶過去吃,好不好?”
小景開心極了,他知道家里雖然條件不是特別好,但媽媽從來不會騙他,答應過的事就一定會做到。
小家伙興奮地在食堂里蹦蹦跳跳的,一個沒注意,就撲進了人懷里。
“對、對不起……”
小景淚汪汪地道著歉,抱著那雙長腿往上一看,才發現自已撞到的居然是宋淮川,當即又樂了起來。
“宋叔叔!”
“乖。”
宋淮川笑著揉了揉他的小腦袋。
起身的同時,視線不動聲色地往旁邊的孟南笙身上飄去。
還沒等兩人對視上一眼,王叔就已經從廚房探出頭來,大著嗓門問他們。
“宋團長,你和封中土這麼晚才來食堂,是不是忙得還沒顧上吃飯啊?”
宋淮川微微一頓,頷首的同時溫和地叮囑道。
“不用太麻煩,給我們兩個一人煮一碗面就好。”
見王叔手上還戴著洗碗用的手套,孟南笙連忙站起身,一邊挽袖子一邊往后廚走。
“正好我這會沒事,面條我來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