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臣本以為這麼多年過去,當年的事也該淡了,四弟或許會重新……畢竟他當年十分喜愛繪畫的。沒想到四弟仍耿耿于懷,卻是兒臣失言了。”
鄭皇后混了一輩子后宮,從宮女一直做到皇后,些許鬼蜮伎倆又哪里瞞得過她?雖然趙楷說得含混,她卻也能自行腦補個8九不離十。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當年必是趙楫的畫作十分出色,又得了老師與皇上夸贊,其他皇子嫉妒之下便趁無人之時,自己動手或者指使宮人毀了趙楫的畫泄憤。
鄭后親子早夭,確是真心將王貴妃留下的幾個皇子視如己出,此時不由對趙楫大是憐惜,柔聲道:“傻孩子!都這麼多年了,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以后有什麼委屈就來找本宮!便是天大的事,本宮也定會幫你解決。”
自家孩子受了欺負,鄭后說著也生出了敵愾之心,說到最后一句已是擲地有聲,盡顯一國之母的威儀。
第十六章 汴京夜無眠
“四弟!”見氣氛很好,趙楷趁機勸道:“‘父愛如山’,你莫怪父皇嚴苛,他也是愛之深,責之切;不忍見你荒廢了大好的天份,成日不務正業。”
“我卻不以為自己不務正業。”趙楫思索了一會兒,但還是認真的搖了搖頭。“我們這麼多弟兄,各個都文采風流,書畫精熟,卻沒有一個粗通拳腳兵器的。我每日聞雞起舞,勤練武藝,一樣可以為父皇效力。”
“自古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四弟你身為皇子,更應學習圣人之道,又何須效那匹夫之勇呢?”
“我朝以武立國,太祖一條蟠龍棍威震天下。
趙楫身為趙氏子孫,仰慕太祖風儀,卻不以為習武粗鄙無用。”
“四弟怎地如此固執?太祖那時身為武將,習練武藝乃是本分。可自從上承天命,身登大寶,開創了這大宋江山,那一身武藝便從此再無用武之地。太祖、太宗馬上得天下,咱們后世子孫難道也要馬上治天下嗎?”
“君子六藝曰:禮、樂、射、御、書、數,武事六居其二,三哥推崇圣人之道,何以如此重文輕武?”
“孤好言相勸,四弟何以如此?”趙楷苦勸無果,語氣已有些不耐。“本朝雖以武立國,卻偃武修文,文貴武賤。霸王力能舉鼎,終難逃烏江自刎;九江王英布一世梟雄,最后結局又如何?近的來說,北朝(注)當今天子騎**強,卻終日射獵,不修文治,終為蠻夷所敗,喪師失地,祖宗傳下來的百年基業毀于一旦。
皇弟!教訓近在眼前吶!我等身為皇子,便是存有強國經武的宏圖大志,也當學萬人敵的將帥之道。整日沉迷于好勇斗狠的小道能有什麼出息?愚兄言盡于此,你自己好好思量吧!”
“萬人敵?萬人之陣也是由一個個士兵組成,不知一人焉知萬人?……”趙楫毫不示弱,抗聲辯道。
“好了好了!”眼看兩兄弟好似又要吵將起來,鄭后連忙出言打斷。“剛說好親兄弟要相親相愛,怎地轉眼間又爭得面紅耳赤?”
見兩兄弟依言停了口角,鄭后語氣放緩道:
“本宮一介女流,也不懂那些文武之道。本宮只知道,咱們是一家人,這世間最要緊的便是一家人好好的在一起。你們兄弟之間和和氣氣,本宮也就高興了。”
說著,鄭后首先轉向趙楷道:
“三哥兒!人各有志,四哥兒喜歡習武,雖然無用,卻也無害,只需小心些莫傷了自家身子也就是了。還是那句話,兄弟之間和和氣氣,團結一心,又有什麼事情是辦不成的呢?”
說完鄭后又轉向趙楫道:
“四哥兒!以本宮之見,你三哥說的確是金玉良言。本朝小兒皆知‘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又有常言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你本是金馬玉堂的皇子,又何必非要學那游俠匹夫好勇斗狠的技藝呢?”
見趙楫嘴唇微動似欲反駁,鄭后揮了揮手道:
“好了!你先別急。既然你執意習武,本宮也不再勸你。只是你須記得要愛惜身體,莫要只顧練武惹得一身傷痛。別讓本宮,還有你母妃在天之靈為你擔心!”
“是!趙楫記下了。”
鄭后這番話情真意切,處處為他著想,趙楫是吃軟不吃硬的性子,確是牢記在心,作用卻比趙楷先前那番大道理強了千百倍。
見趙楫乖乖受教,鄭后心情大悅,笑道:
“這才是好孩子!本宮還有一事相求。本宮近年來特別喜歡水墨畫,以前不知也就罷了,如今既然知道四哥兒你精于此道,得閑時為本宮畫上幾幅可好?”
“是!”
趙楫躬身應命。鄭后伸出一只手指道:
“便以十日為期,十天你親手畫一幅畫兒,然后親自帶進宮來給本宮,也順便來看看我這老太婆。”
“是!都依娘娘!”
其實鄭后喜好讀書,常幫皇帝整理奏章,用現代的話說是一個好的秘書人才。但在書畫上,鄭后其實并沒有什麼明顯的喜好。
趙楫也知道,鄭后這是明修棧道的法子,讓他漸漸拾起過去的愛好,再多加夸獎,令他從中獲得足夠的樂趣與成就感,或許習武之心便會日漸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