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朝的農桑等事物,是楚太宰負責的。
紅薯沒看到具體的播種和收獲,就暫時放在了一邊,但是,轉過年,也要開始育苗了。
楚太宰跟宣暉帝說的就是這件事。
如今依然是內憂外患,北部這里,還有大片的耕地無人播種,尤其是幽州一帶,可以稱得上是沃野千里。
就算是山林,也是物產豐富。
幽州這邊,已經出臺了不少的安民告示,還鼓勵災民返鄉和災民去幽州。
這些都是目前要落實的。
春耕也是說來就來的。
楚太宰愁的頭發都白了,真的,一點都不夸張,本來還半白的,可前些日子,愁的全白了。
這差事,越來越不好干了。
別看宣暉帝只有十八歲,做事卻雷厲風行,你得跟著他的節奏走,要不然,幾句話就將你批的體無完膚。
那真是,恨不得一頭撞死在大殿的柱子上。
所以,得了曲轅犁之后的楚太宰很高興,宣暉帝也高興,這就省了太多的人力了。
那麼,給葉風點什麼呢?
楚太宰想要葉風到他手底下來,這不正好還有個紅薯嗎,正好一起。
但是,葉風不是讀書人。
據說倒是識字,可不會寫字,毛筆字那是慘不忍睹。
怎麼辦呢?
暫時先給個啥合適呢?
宣暉帝思考了一晚,第二天早朝的時候,就和大臣們說,二月份開的恩科,要另外加一個,就是格物科。
里面主要是算學,水利,天文和地理等題目。
這是想要錄取另外一批人才。
大臣們反對嗎?
宣暉帝最不怕的就是大臣的反對。
在他看來,什麼叫不拘一格降人才?
人才?
不是會做文章就是人才。
種地種的好的,那不是人才嗎?
木工活干的好的,不是人才嗎?
還有其他的領域做得出色的人物,這不是人才嗎?
比如葉風,發現了良種,改良了耕地的農具,那不是人才嗎?
所以,朝廷得給這樣的人,一席之地。
這就是事情的前后始末。
宣暉帝讓德公公講給葉風聽。
在宣暉帝看來,葉風應該是能聽得懂的。
葉風當然聽懂了。
可他覺得頭疼牙也疼。
為了考試,他要開始練毛筆字了?
為此,德公公還給帶來了筆墨紙硯。
這一次,除了讓葉風參加格物科的考試,還給葉風帶來皇帝賞賜的東西。
除了筆墨紙硯,還有布匹瓷器等物,對了,還有五百兩銀子。
說是獻上曲轅犁的賞賜。
然后就是叮囑葉風,今年的紅薯育苗,需要什麼,就和池縣令講,他已經給了池縣令旨意了,會在陽水縣城境內尋一片土地,主要就是種植紅薯。
池縣令的心情真是難以言表。
因為給他的圣旨里,可是將他一頓夸獎,陽水縣城做得很好啊,宣暉帝說:朕心甚慰!
第120章 不能交白卷
就問池縣令開心嗎?
肯定是開心的。
這可是被皇帝夸獎啊。
夠他吹一輩子了。
可葉老大這不又能耐起來了?
蘭兒如今還在生氣呢。
而且,對于葉家的絡子和絲線,蘭兒還是很喜歡,他不能為心愛的女人達成她的愿望,就覺得很是無能,同時對葉家的看法也是越來越不好。
那個葉老大,回來后他的家人肯定和他說了這件事,聰明的識相的,就應該主動將手里的東西給交上來。
可卻裝聾作啞起來。
圣命難違,池縣令不得不將心里的怒氣壓了下去,跟姜縣丞商量,從哪里撥給葉老大一個莊子,讓他去弄紅薯苗去。
姜縣丞知道池縣令的毛病,就是那個妾室真的是心頭寶。
一點委屈都不能給受的。
他順著池縣令的想法說,“給他一個距離葉家村近的,免得到時候缺這少那的都來麻煩大人您,再說了,本來紅薯就是在葉家村種出來的,可別亂換地方,萬一不成了,少不得大人您也要落下埋怨來。”
池縣令連連點頭,覺得姜縣丞說的好有道理,于是,就讓姜縣丞去辦這件事。
而他則是查興隆鎮的繡坊倒賣官鹽和私通韃子的事兒。
這個可是大事啊。
葉風又做了一大桌子好吃的,做法和花樣是德公公在宮里都沒吃到的。
于是,這次就跟葉老大要了菜譜,看到葉老大雞爪子一般的字跡,就覺得這事兒有點玄。
所以,格外的囑咐了葉老大,一定要好好的練字,然后幾樣菜譜就是葉洛茵給寫出來的。
葉洛茵一筆字不但娟秀,還很有風骨。
德公公說葉風,“你得認真對待,別到最后還不如你閨女。”
興隆鎮這邊有賈吏負責,派去縣城報信的人也回來了,還給帶來一隊官兵,連著趙家的幾個孩子都抓起來,一起坐上了馬車離開了。
葉風私底下找到了準備回縣城的胡主簿。
說起來,胡主簿對葉老大才是真的平等。
這也是胡主簿的出身問題。
葉風跟他說了關于繡坊趙東家和趙娘子的傳聞,說是如果是真的,那和趙娘子他們一直有聯系的人家搞不好也有問題。
就說災民圍城這事兒,處處透著蹊蹺。
借這個機會好好查一查,沒準池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