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顧反對,以一己私利,執意將核污染水排放到海洋中,由此也造成了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擔憂,特別是來自日本的食品。那麼,現在究竟有什麼是不能吃的呢?我梳理了以下幾類:
# 01:日本水產品
自8月24日,我國海關已經正式公告,全面暫停了進口來自日本的水產品。日本將核污染水排入太平洋,首先遭受打擊的就是本國的海產品,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物質會直接或間接進入遭受污染海域附近的魚類體內,并在其中逐漸積累。如果人類食用后,將會受到放射性物質影響,出現各種放射性中毒癥狀,甚至癌癥、白血病等重大疾病,因此, 來自日本的水產品是絕對不能購買和食用的。
# 02:日本農產品
據報道,韓國曾抽查了一批來自日本的野豬肉,發現放射性元素「銫」超過了標準值的8倍,同樣對其他來自日本的農產品進行檢測,抽查結果幾乎全部是放射性元素超標。
就在去年,韓國還曾對來自日本的一批化妝品進行了檢測,而在所有的化妝品中,均檢測出了嚴重超標的重金屬。檢測出問題的這些產品都是長期出口的,當然也肯定曾銷往中國。
自福島核電站核泄露之后,附近區域的土地由于長期遭受核污染影響,在其上面生長的蔬菜、植物、甚至動物,都已經不同程度的遭受核污染影響。這就意味著, 不但來自日本核輻射區的水產品是不能食用的,來自日本的食品,甚至是日用品等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
為了安全起見,最好不要購買這些產品。
# 03:海鹽產品
受日本排放核污染水的影響,各國人們均出現了對食品安全的擔憂,尤其是對海鹽類產品,中國也不例外,這兩天一度出現搶購囤積食鹽的情況,各鹽產品經銷商,這兩天也是銷量猛增。
對此,中鹽集團已經發布聲明,明確國內食鹽主要是井礦鹽,占87%,且食鹽儲量充足,而海鹽只占10%左右,并呼吁不要盲目搶購。
雖然海鹽占比較少,但仍會受到核污染水影響,所以, 在日常購買食鹽時,還需注意查看食鹽產品的來源,確認不是海鹽。
# 04:其他區域的海產品
就目前而言,除日本外的其他區域的海產品還尚未受到核污染水的影響,可以放心食用。
但是,據對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擴散過程的模擬,放射性物質將在57天后擴散至大部分太平洋區域,240天到達中國沿海,3年后,將到達美國和加拿大區域,而10年之后,將會波及全球海域。
當核污染水到達之后,此地區的海洋也將會受到核污染,同樣此地區海產品也將被污染,無法食用。
所以 大家需要經常關注一下哪些區域是已經被核污染水覆蓋的,之后停止購買和食用該地區的海產品。
可以說, 日本為了一己私利,執意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的舉動對全世界是百害無一利的,而對全球的海洋漁業,也將是一場重大的打擊。
而我們普通人,能做的也只能是保護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對于來自污染地的產品敬而遠之, 地球上可以沒有日本,但我們不能沒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