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在銀行存定期時,有本子和沒本子的區別,很多人不知道,看完記得叮囑家人
2023/01/10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未雨綢繆,事前布局,一向是老成持重的行事法則。

儲蓄也正源于此,自從商業銀行體系的成熟,現代銀行業務的開擴,為了資金的安全以及收益,人們普遍將錢財存儲入銀行,或是儲蓄或是投資理財。

對于大多數老百姓來講,儲蓄業務接觸得比較多,在以往,辦理完成存取業務的時候,會有一個存折,年紀稍大一些的朋友應該都見過,俗稱叫做「本子」。

那麼近幾年,有人便提出一個疑問,定期存款的時候,沒給「本子」,那這「有本子」和「無本子」區別在哪?

「有本子」和「無本子」

首先要明確一點的是, 在進行儲蓄業務的時候,「有本子」和「無本子」二者的性質是一樣的,對我們所進行的業務往來是沒有影響的。

「有本子」是一種紙質憑證, 它的優點在于可以直觀地、無需另外操作,儲蓄客戶就可以看到自己的金額明細。

而「無本子」則是沒有實體化,以一種電子賬單的形式,出現在客戶的個人賬戶中心,賬戶需要手動登錄自己的網絡,輸入查詢密碼,查看業務往來和金額明細。

這樣一講,可能一些年紀稍大一些的朋友,可會心里對當今「無本子」的方式有些抵觸,覺得它有些過于繁瑣,而且很容易忘記密碼,同時也比較擔心自己的賬戶安全。

這樣的顧慮其實也許情有可原,畢竟網絡時代,作為一個普通人,需要記住的賬號,實在太多了, 各種APP需要賬號密碼,時不時就要忘記密碼,發送驗證碼。

而網絡詐騙卻又相當猖獗,一不小心普通民眾就會落入,不法分子進行網羅的騙局,使得財產受到損失。

因此許多人對「有本子」的銀行業務,存在天然性的好感,也是應有之義。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 各種業務,不僅限于銀行業務都在向著網絡化、互聯化、共通化的方向發展,這是時代的要求。

未來銀行業務的發展方向

銀行發展的初衷,本意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經濟,促進社會良性發展。在這樣的一點上出發,擁抱新生事物,在未來銀行業也將會有更多的形態。

像我們老生常談的互聯網銀行、虛擬銀行、智慧銀行、等等這些都是趨勢所在。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已經在悄然間發生改變。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現在基本上各大銀行,都有推出了自己的專屬APP或者是微信公眾號。

客戶只需要通過賬號密碼登錄,綁定對應的銀行卡,基本上就可以進行操作各種業務。

比如借貸、轉賬、取現、結算、支付等等交易,都可以通過一個軟件或者小程序進行, 這樣的一個APP,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可以視作一個銀行的雛形。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銀行也必將不斷地推出新的產品,新的運營和業務模式,以不斷提升服務。

這也正是智慧型銀行的內在要求,更加智能,更加讓人們的生活便利。

在這基礎上數據互通 顯得尤為重要,當前銀行眾多業務瑣碎,許多客戶在跨行處理某些業務的時候,往往存在掣肘,有著諸多不便,而且需要各種手續費,服務費,也是讓人詬病不已。

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也在消耗中。

這些問題,在將來銀行的業務擴展中,都必須會一一解決,而不僅僅是在銀行業務大廳,放置幾個智能機器人,就叫做智慧銀行。

當然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講,并不關心銀行的發展趨勢會是如何?只關心它的服務質量。

比如「有本子」和「無本子」,很多人其實也并不在乎,它到底有什麼區別?只是關心它所能給自己帶來的是否便利,以及資金流動性和安全性。

在這一點上,兩者都有著共同訴求,首先不論「有本子」和「無本子」,儲蓄者都要保證其的私密性。

也就是說除了自己和自己所信賴的人,不要輕易將其的相關信息,透露給他人。

尤其是賬號和密碼,而在密碼的設置上,更不要有著自己的特色,不能因為僅僅是為了方便好記,而設置自己的生日、身份證、或者手機號碼后幾位,或者是同手機解鎖密碼一樣類似的 數字邏輯。

不管存儲形式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其實內在本質都是一樣的, 我們所要做的就是,保證自己的資金安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