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種人我見多了,不就是要錢麼!給你一個億怎麼樣?」
2007年,中國河南鄭州東史馬村由于地理位置極佳,被房地產開發商看上了,因此開發商對此擬定了拆遷計劃。
可是,當其他的住戶都談好了拆遷款,簽好了合同后,卻仍有一家「釘子戶」始終不同意拆遷。
拆遷人員多次上門商討無果后,以為老人是貪錢,便撂下了本文開頭的那句話。
任金嶺
誰知,老人聽完了這句話,氣得渾身直哆嗦:「你別說給我一個億了,你就是給我100個億也不拆,因為這是文物!」
幾日后,專家上門鑒定完,一臉嚴肅地對開發商說道:「任金嶺老人說得對,這個房子拆不得!」
那麼,這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任家老宅究竟是什麼來歷?任家老宅的最終歸宿是什麼?
接下來,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次拆遷事件。
1958年,任金嶺出生于河南鄭州東史馬村。
從小父親就告訴他:你是任家的第七代傳人,任家曾是個大家族,雖然現在沒落了,但就算日子過得再苦,自家的古宅絕對不能變賣。
任金嶺年輕時曾經在外打工賺錢,年紀大了,身體素質跟不上了,就留在家中種地。
他不貪圖榮華富貴,只想守著自家祖宅,平平安安地過著這一輩子。
任金嶺祖宅
可是,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為了建設城市,全國各地迎來了拆遷熱潮,任金嶺所住的地方便是其中之一。
「這次拆遷,我們拿到了拆遷款,能換上一個大房子,以后可以上城里過好日子了。」
2007年的一天,周圍的村民在議論紛紛,都為東史馬村這片土地能被開發商看上而感到高興。
任金嶺卻有些為難地嘆了一口氣,關上了自家大門。
過了幾天,任金嶺正坐在自家門口的台階上納涼,卻又來了一個不速之客。
「老爺子,你到底想沒想好啊?總不能因為你一家而耽誤了我們整個工程的進展吧?」
來人是個西裝革履的年輕人,已經來找過任金嶺很多次了。
任金嶺仍舊是搖了搖頭,干脆利落地吐出兩個字:「不拆!」
任金嶺祖宅
其實,任金嶺的心中并不好過,這些日子以來,老是有人在自己背后指指點點,說自己是釘子戶。
可是,自己只是守護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有錯嗎?
「不行,老爺子,你這次必須給我個說法,我也好向老闆交代啊?」
想起上次自己提出了一個億的拆遷款補償,卻仍是被老人給拒絕的尷尬,年輕人為難地撓了撓頭。
「因為我家的古宅是文物,有著200多年的歷史傳承。」
任金嶺認真地說道。
「真的假的?那我們來找專家看看?」
年輕人半信半疑地打量著老人背后的古宅,這里充滿了古色古香的氣息,大門上還掛了一個寫著「輔翼國政」
鄭州市文物局的專家很快就到達了任家老宅。
任金嶺祖宅
專家一走進大門,便被門上的「輔翼國政」牌匾吸引住了。
深吸了一口氣,專家又仔細觀察著門窗上復雜的雕花,用手小心翼翼地撫摸著「石麒麟」,眼中逐漸露出了驚喜的光芒。
經過考證,專家確認:這座南北44.5米,東西22.5米的任家古宅,是清代的建筑。
里面的雕花和彩畫,都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和研究價值,任家古宅在研究清代中晚期中原地區的建筑風格方面有重要作用。
因此,這的確是文物,拆不得。
得到了專家的書面鑒定結果,開發商再也不敢來找老人商量拆遷事宜了,畢竟故意損壞文物可是違法行為。
那麼,這個古宅究竟是什麼來頭?
任金嶺祖宅
1775年,正值清朝時期,任家的祖先任德潤擔任布政司布政使一職,官拜二品,非常風光。
從此,任德潤便開始拿出自己的一部分俸祿對自家的老宅進行擴建。
1838年ADVERTISEMENT
這個宅子的規模在當地算得上是很有身份地位的官府門第了,任家迎來禮往中也不乏達官貴人。
後來,隨著清王朝的衰敗、世事變遷,任家也不再像以前那般風光了。
但是,不管生活質量如何,任家人仍舊是沒有變賣自己的祖宅,相反,每代人都對自家的祖宅修修補補,基本保持著祖宅原本的風貌。
任金嶺祖宅
任家先人為了教導后代,曾經在屋脊的橫梁處,命人雕刻上「詩禮傳家」、「布德施恩」的家訓,嚴令后人背誦。
任家人也一直遵循祖訓,樂善好施、對街坊鄰居以禮相待。
在抗日戰爭中,看著村民因為戰亂而流離失所,善良的任金嶺父親將自家古宅的一部分分給了村民居住,僅僅為自家留下了2進院。
這些年,任金嶺打工所賺的錢,除了用于維持家里的日常開銷,都用于修補任家大院了。
由于請不起專門的古建工人,任金嶺平日里也學些木工的技術,經常爬上爬下,將自家大院破損的地方修修補補。
2009年,任金嶺所居住的「任家大院」正式被列為了鄭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雖然開發商改變了規劃路線,不再覬覦任家大院,但是老人的生活卻未因此而平靜。
任金嶺
因為周圍的房屋都被開發商拆了,打算施工重建,一段時間后,工地上漸漸來了一批工人,每日忙得熱火朝天。
周圍的施工嚴重影響了任金嶺的正常生活,比如,停水斷電、噪音問題。
作為一個習慣了現代生活的人,突然因為施工而沒有辦法用電做飯照明,沒有潔凈的自來水可用,這可真是一件麻煩事。
「爸爸,去我那里住吧,你呆在這里我不放心。」
女兒看著在這里生活極為不方便的老人,擔憂地勸道。
任金嶺的女兒在鎮上開了家面包店,也有了新房子,想要老人跟著自己過去居住。
可是,任金嶺卻搖了搖頭,拒絕了女兒的這個提議。
任金嶺表示,自己一定要守在這里,以防老宅里的古董被人給拿走了。
任金嶺和家人
女兒明白老人的心思,這附近的工人誤以為老人是釘子戶,因此對老人有偏見,經常來家里拿走個一磚一瓦的,來捉弄老人。
當然,任金嶺也不是個軟柿子,要是誰敢順走屋子里的東西,老人就拿著當地文物局給發的證明文書,告訴這些人,這種行為是違法的。
通常這種時候,農民工就將順手牽走的磚瓦還了回去。
任金嶺是個勤快的人,很快就在家里挖了一口水井,解決了自己的生活用水問題。
關于做飯,他也采用了原始的燒木頭、煤炭等方式,用大鐵鍋來做飯,吃得香噴噴的。
面對墻外刺耳的施工噪音,老人不得不改變作息習慣來配合施工,并且將自己的耳朵里塞上棉花。
圖源網絡
有時候周圍的工人口渴了,來老人這里討口水喝,老人也不會計較曾經的恩怨,熱情地給工人舀水。
漸漸地,周圍的工人也和老人熟絡了起來,工地休息的時候,就來找任金嶺嘮嗑。
任金嶺也終于在周圍的鄰居搬走之后,再一次有了閑聊的對象。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